专题:中信建投再回应“实习生事件”:相关负责人已撤职,不存在“协助财务造假”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据说主角叫王翘楚,大一体育生能去顶尖投行实习,确实算得上人中翘楚,姑且就这么称呼他。

  你知道王翘楚的视频里,杀伤力最大的画面是什么吗?

  不是炫酷的保时捷,不是闪瞎眼的绿色西装和锃亮皮鞋,更不是他的怼脸拍和逆天球技。

  也不是他的背景和后台,更不是两万块就能买一个实习资格。

  炫富、背景、人脉,这些东西放诸各行各业都不罕见,顶多也就让人愤怒一下,来得快去得也快。

  光凭这些,王同学武功再高,也没法拳打金融圈。

  真正有杀伤力的,是他那张字迹潦草的笔记。在反复研究拜读之后,一些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迎刃而解:

  中信建投的保荐业务为什么总被开出罚单?

  它背书的保荐项目,为什么总是跌跌不休?

  保荐业务排名靠前的都是如此,其它投行呢?

  要我说,王翘楚这一拳,打在了金融精英们苦心构筑的信息壁垒上,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平日讳莫如深的“商业机密”,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第1张

  王翘楚自小习武,大概率不清楚自己写下的东西有怎样的分量。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第2张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第3张

  不说别的,开头第一行就相当炸裂:

  “统一做一版收入、开票(电子版)。”

  乍一看,你可能觉得没啥。站在券商的角度,客户给出的收入证明材料相当繁杂,财务报表只是最基本的,纳税申报表等各类凭证,也相当让人头疼。

  统一一下格式,把收入数据集合起来做张表,方便后续工作,很合理。

  但这无法解释“开票”二字。

  与收入相关的“票”,大概率指的是“发票”。正常情况下,客户给到券商的材料,反映的都是已发生过的交易。为佐证这些交易的真实性,客户会将发票一并提供给券商,不需要后者再去“开”。

  除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再往下看,还有一句:

  疑似是“回签的合同和方案要统一”,也有媒体解读为“回签的合同和发票要统一”,小王总的字迹实在太过飘逸。

  但不管是“发票”还是“方案”,都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企业间能达成交易的前提其实很朴素,就是一方有需求,另一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恰好能满足,说专业点这叫“真实贸易背景”。

  而它最重要的佐证材料,往往就是贸易双方签订的交易合同。

  但光有合同不足以证明交易确实发生,毕竟一方可能毁约,也可能合同本身是伪造的。

  因而交易的另一佐证,是发票。绝大多数交易都会产生发票,只是依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可能在交易时产生,也可能在交易完成后补上。专业上这叫“会计凭证”。

  而会计凭证上的交易金额、时间、对象等要素,也因此必然会和合同上的一致。

  “真实贸易背景”和“会计凭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够用于确认收入。

  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在核算企业收入时,不太可能企业说啥就是啥,而这两个要素,就能用来核算真实收入情况。

  换言之,如果你能保证上述这两个要素齐全,你就能支撑你的收入数据。

  再换言之,即便你的收入数据存在虚高,只要不是太离谱且能提供上述要素,也能说得过去。

  因而综合来看,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大胆的联想。

  当你需要给股东、投资者交出一份还不错的财报时,你可以从折旧、摊销等层面入手。这不算太难,毕竟玩的只是数字游戏,你手底下的财务大概率就能搞定。

  但如果面对的是更加严格的审查,更加高的收入门槛,涉及到收入确认的底层逻辑,则需要交给更专业的人,无中生有,妙手生财。

  对于这种行为,如被坐实,严重的可能涉嫌欺诈发行。证券法及刑法等规定,欺诈发行最多处罚上市公司融资额的一倍,提供作假资料的中介人员最高可判十年刑期。

  对此,中信建投的回应除了该学生是违规引入,已经开除负责人,并将切实维护客户权益之外,还特意强调了一句:“经查不存在财务造假等情况。”

  至于到底有没有,诸位可以自行判断。毕竟小王听这种级别的会议,大概率和你我听高数的效果差不多,主要听个热闹,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放空的状态,偶尔回过神来,刚好就听到了重点,刚好就记上了这两句,没准别人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小王一通断章取义,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嘛。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第4张

  但这个故事,放在中信建投IPO屡屡被撤,保荐业务屡屡遭罚,客户上市之后股价屡屡跳水的当下,就显得尤其顺耳。

  中信建投,江湖人送外号朝阳门巴克莱,但和后者叱咤全球的保荐业务相比,中信建投的发挥实在有失水准。

  2020年2月,紫晶存储上市科创板,号称“光存储第一股”,上市仅两年就遭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遭强制退市。

  2023年12月22日,紫晶存储发布公告称,实控人郑穆、一致行动人罗铁威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梅州市检察院批捕。证监会认定,2017年到2019年间,紫晶存储三年累计虚增营收超过4.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1亿元,还存在上亿元违规担保未披露。

  而紫晶存储上市的辅导券商,就是中信建投。

  除开这种重大失误,中信建投在保荐业务上也常有乌龙。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中信建投IPO保荐97家公司,其中撤回40家,撤否率达41.24%。长江商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已有24单IPO终止。

  其中最精彩的一单要数恒达智控。

  这家主要做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公司,下设运维部,运维部里有15个“全职研发人员”。

  这些全职研发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客户需求手机等项目售后维护,并负责请假、出差等部门业务的流程审批。也许是恒达智控自己都觉得他们的工作实在没什么科技含量,于是在2023年,公司将这15人全部认定为项目经理。

  但也不知道是这种变更没有通知财务,还是财务做账时的疏忽,这15个人和另外2个中管的薪酬,共计355.69万元,仍被计入研发费用,占比3.87%。

  这并不是什么层层嵌套的财务技法,也几乎没啥掩饰,但堂堂中信建投,就是没查出来。

  其他更加明显的问题,比如发函地址与回函地址不一致,联系人手机号码不一致,利用控股股东招投标平台进行采购,与控股股东共同申请发明专利等独立性事项,更是视而不见。

  一级市场表现如此,二级市场更是精彩纷呈。

  比如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7月的第一杯奶茶之际,中信建投已经喜提了7月的第一张罚单:作为保荐机构对云鼎科技定增项目未能勤勉尽责。

  比如4月底,中信建投又被广东证监局处罚,原因是在格力地产(维权)公司债发行承销及受托管理过程中,未对发行人管理层制作访谈记录等。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建投已经领了11张罚单。

  而如果成功上市,折腾的就是投资者了。

  源媒汇曾对中信建投过去五年的171个保荐项目做过统计,超过四成的公司在上市当年业绩就出现下滑,将近五成的公司股价破发。

  此前分析人士常将原因归结于A股市场流动性不足,如今在看完小王的这篇笔记之后,诸位不妨再细品,离开中信建投的辅导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为何如此之快?

中信建投的瓜,很多人都没吃对地方  第5张

  这起事关中信建投的风波,着实让人唏嘘。

  毕竟它的过往,算得上辉煌。

  1996年末,人民日报社论对股市大肆批判了一通,大盘应声暴跌。

  彼时执全国券业牛耳的,是华夏证券。而它当时的舵手,是邵淳。

  这个酷爱绘画和雕塑,擅长写作的知识分子,做了一个相当狂野的决定。

  年底,邵淳调用8亿自由资金,砸进低迷的证券市场,自发救市,拉抬股价,华夏证券也因此获利颇丰。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邵淳的做法就是利用优势资金,坐庄拉抬,高位收割。在《证券法》里它们都被明令禁止,但在资本市场的混沌时代,此举的确起到了救市的作用,在投资者眼里更无异于带来希望之光的救世主,彼时媒体的评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998年,华夏证券豪掷2000万美元,作为实际出资方,从乌克兰手中买下一艘破旧航母——瓦良格号。

  那时的华夏证券,尽管逐利,尽管草莽,尽管常有僭越,但关键时刻却能坚定站在市场和投资者身侧。

  2005年12月,因经营不善难以为继,中国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发文停止华夏证券及所属分公司、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业务活动,撤销华夏证券公司的业务许可。

  从鼎盛到落寞,不过短短13年。

  而后,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参与资产重组,让华夏证券以中信建投之名重获新生,2018年,中信建投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从1992年草创,到2005年倾覆,再到2018年重回第一梯队,中国股票市场短短三十年的风云激荡,叱咤风云的资本舵手也已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更迭。

  券商不是当年的券商,散户也不是当年的散户,但市场奉行的价值依然没有改变——这里从不缺收割的刀,也不缺狂热的股民。

  只是中信建投此后的舵手,与当年的邵淳相比,都少了几分魄力。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个资本市场当下的问题,更不可能不知道保荐的项目里,藏着怎样的猫腻。

  你可以说这是市场和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也能说中信建投背叛了过去的自己。

  无论何种情况,结局就是中信建投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感,显著减弱了。

  它最常出现的场合,要么就是证监会的罚单,要么就是行业花边。

  2015年,中信建投年终奖大爆发,号称平均500万。如此高薪,在当年尚未迎来降薪潮的金融圈也是遥遥领先。

  同年,瓦良格号被改造为鼎鼎大名的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

  但从内到外改头换面的中信建投,都与它没多少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