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昱

  9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谈及货币政策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取向

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  第1张

  着眼于总量、利率和结构

  陆磊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特别是强化逆周期调节,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在下一步的政策取向方面,陆磊提到,还是要着眼于总量、利率和结构。

  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

  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央行采取了降准措施。对于今年接下来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供给长期流动性的一项工具,与之相比,7天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是对应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工具,今年又增加了国债买卖工具。综合运用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

  在利率方面,邹澜表示,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个百分点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

  自动稳定器功能不断提升

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  第2张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经济内外部均衡的非常重要指标,市场广泛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为国际收支稳健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经常账户顺差合理均衡、跨境投资更加活跃、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

  具体来看,首先,经常账户收支规模明显提升,同时平衡性也更加稳固。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出口稳步增长;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外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需求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2023年,我国经常账户的收支规模超过了7.3万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60%。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也保持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

  其次,跨境双向投资更加活跃。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实力增强,资本输出能力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012年排在全球第12位,2023年排在全球第4位。我国还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投资存量稳居全球第2位,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证券投资方面,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境内和境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明显提升。2023年末,跨境证券投资占我国对外资产负债总规模的比例为17%,和2012年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

  最后,国际收支逐步实现自主平衡的格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的弹性不断增强,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不断提升。随着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外汇市场交易更加理性有序。国际收支从经常账户、资本项下“双顺差”的格局逐步转变为“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

  “往前看,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这些有利因素都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撑,我国国际收支将会继续呈现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和基本平衡的发展格局。”李红燕表示,“我们将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完善风险预警和响应机制,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